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2014年招生简章

来源:2exam.com 2014-5-5 17:08:02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招生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此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学校代码为13643,办学地点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

第三条  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层次为普通全日制本科。

第四条  本章程仅适用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招生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学院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招生重大事宜。招生办公室是学院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机构,在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招生日常工作。

第三章 录取规则

第六条  我院招生工作接受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指导,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实施招生“阳光工程”。

第七条  按照根据国家教育部当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八条  录取时,我院按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所规定的投档比例,根据顺序志愿或平行志愿的规则录取。对于同科类各专业进档考生,根据分数优先,遵循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择优录取。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在录取时我院招生工作人员一般会根据考生档案中的通讯地址与考生或家长取得联系,愿意报读我院或服从专业调剂者优先录取,考生主动放弃或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投档;退档时优先保留与考生填报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和政策照顾考生。

第九条  体检标准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医药类专业要求无色盲、色弱。此外,报读护理学专业建议身高女生158cm以上,男生170cm以上。对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我院概不录取,故意隐瞒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十条  被我院录取的考生,经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我院以邮政特快专递形式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十一条  录取结果由各省(市、自治区)统一向考生公布。同时,我院将按教育部要求在“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台公布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  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新生入学后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

第四章  其他

第十三条  学生学费收费标准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有关文件执行。2014年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学费标准为13000元/年·生、康复治疗学专业学费标准为14500元/年·生、其他专业学费标准为15000元/年·生,新增专业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核准的学费标准收费。

第十四条  学生学业期满,且成绩合格,将颁发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评定标准的,由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五条  本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等详细信息通过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或见我院2014年招生简章。

第十六条  招生录取咨询地点: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13号;邮编:530222;咨询电话:0771-3102355、4736166;传真:0771-4736166;学院网址:http://www.gxzyxysy.com

第十七条  本章程由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招生专业介绍

中医学(本科类)

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制五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高级中医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中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课外,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著作、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西医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和西医内、外、妇、儿、五官科及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还开设多门选修课。

学生毕业时,经审查合格,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主要从事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临床各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

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方向),本科,学制五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西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课外,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西医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总论、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五官科及中西医结合急症学等课程,还开设多门选修课。

学生毕业时,经审查合格,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临床各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

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本科,学制五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高级骨伤科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学习一定的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中医骨伤或现代医学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课外,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西医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中西医内、外科学、生物力学、骨伤简史及医籍选、骨伤基础学、骨伤学、筋伤学、内伤学、骨病学、骨伤手术学、针灸学等课程,还开设多门选修课。

学生毕业时,经审查合格,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临床各科的医疗工作。

中医学专业(外科学方向)

中医学专业(外科学方向),本科,学制五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高级中医外科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学习一定的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中医外科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课外,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西医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主要有中西医内、外科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外科杂病学、中医外科急症学、中医骨伤科学、 针灸学等课程,还开设多门选修课。

学生毕业时,经审查合格,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临床各科的医疗工作。

中医学专业(对外中医方向)

中医学专业(对外中医方向),本科,学制六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际型临床中医学高级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学习一定的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中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课外,开设课程主要有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语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西医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经、温病、伤寒和金匮等课程。授课方式采取英语教学。还开设有其他选修课程。

学生毕业时,经审查合格,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到各级医疗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各科医疗、行政管理以及中医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医学(医学心理学方向)

中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方向),本科,学制五年。培养具备医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于医学相关领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除学习公共课外,开设课程主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内科学、精神病学。还开设多门选修课。

学生毕业时,经审查合格,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司法、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医疗、教学、管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